小升初信息 小升初考试 招生公告 南阳市学区 南阳学区房

令人惊叹的郑州小升初:民办学校把普通公立学校逼到夹缝

郑州 未知/阳光 2019-10-02   次浏览

南阳孩子去郑州上学,基本上不需要担心孩子的学区问题,因为郑州的民办教育很强势,看完这篇文章,或许您就有所理解了。

前言:12月21日晚,河南省人民政府督查室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的民生政论型对话节目《百姓问政》播出,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参加节目录制,并就热点教育问题进行回答。

她主要谈了这几点:

一、全省教育大会新亮点和突破的问题。

二、解决“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新建和改扩建城乡幼儿园1000所列入2019年河南省重点民生实事,调整办园结构,公办学位要占50%,普惠学位要占到80%,省教育厅将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的比例,并支持和引导民办园办成有质量的普惠性幼儿园。

三、2020年小升初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四、消除和解决“大班额”,近几年省教育厅加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大城市对乡村的帮扶力度,利用互联网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市的教学资源,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毛厅长谈的这些问题有一些也是河南省教育厅多次重申的,给了大家很大希望,不过其中一点还是引起了不少南阳家长的好奇:小升初公民同招,民办学校难道给公立学校压力很大?

事实上,在郑州已经确实已存在这样的现象,公立学校两极分化趋势较为明显,下面是一位郑州中学老师的叙述,希望有利于南阳家长们对郑州小升初形势的理解和未来南阳小升初形势的研判:

说在前面:这些仅是我近几年关于小升初政策方面个人的一些感想或者感悟,没有针对谁或者哪个单位的意图。如果有不得当的地方,看官们可以与我无障碍交流的,在这方面我的认识还不太深刻,看问题还不太深入,仅仅是个人浅显的感受而已。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名气一般的公办初中,在前几年因为民办初中优先于公办招生,我们的生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六年级好学生都考民办,中上等学生也被一般民办初中通过各种想不到的途径招走,民办初中的掐尖让实力一般的初中学校苦不堪言。在生源越来越差的情况下,苦苦支撑。部分公办初中也纷纷从“坐等学生”到主动出击“掐尖”,公办学校之间的生源大战也暗波涌动。

郑州今年(2019年)小升初政策从先期造势到最终出台,每一次政策的宣布,新闻、朋友圈都会铺天盖地的转发和各种解读。

民办初中从原来的提前选拔权到现在的摇号+面试,且与公办学校同时录取。这一政策的改变,在郑州小升初涉及的领域和行业激起了千层浪。就公办学校来说,好像看到了前方光明的曙光。

民办学校,特别是民办初中这些年的兴起、壮大,不得不说狠狠地给公办学校严重的一击。民办学校从教育行列的 “配角”转变为决定优等生源流向的指挥棒,而公办学校从“坐等学生到碗里来”到不得不“主动出击挖好学生”,可以说,民办、公办学校都在争好学生这块“蛋糕”。从之前的民办学校公开进行的选拔考试,到顶风冒险私自考试、辅导班各种联考,再到现在到各个辅导班抢好生源,在争生源上,可谓想尽一切办法招揽好学生。家长和学校、辅导班之间的默契就像“周瑜打黄盖”,“看透不说透”而已。

郑州民办学校也有“三朵金花”

蛋糕就那么大,就这样你争我抢,每一年的小升初可谓是“抢生源大战”最激烈的时刻了,六年级学生面对各种选拔及测试,他们的压力丝毫不亚于参加中招和高考学生。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虽然今年民办初中的招生政策变化较大,但据不少家长透露,在辅导班成绩不错的孩子已经被某些民办学校提前录取,我不清楚民办初中如何在新政策下操控那些提前录取的学生,但从这种现象来看,民办学校“掐尖”的行动依然还在继续。就如前面所言,不知道新的小升初政策下,公办学校黎明的曙光是否真的能到来?是否真的能改变现在小升初的乱象。

作为公办学校,我们既不能提前招生,也不能违规招生。如果出现违规情况,对于公办学校的负责人来说,可能面临处分或者公职的问题,所以,胆子小的不得不再三考虑,胆子大的也一定做好了各项防御措施。有些较有名气的公办学校,暗地里听说有一些招生动作,也是尽量遮掩着的。

在去年之前,我只知道自己所在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差,想着其他公办名校不会像我们这样每况愈下。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一个比较有名的公办初中,也在暗自招优等生源。我有点不能理解。要知道,他们的学位属于“一位难求”的,在教师、家长和学生眼里,那都是一等一的公办初中,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的境地也会如此!或许他们一直都是这样操作的?或许他们也被民办先期招生的动作才不得不主动出击?作为一个普通老师,我有点不明其理。

图文无关

像我们这样名气一般的学校,在好公办和民办学校的夹缝里勉强生存。好的生源都流向民办和较好的公办(通过各种关系或者私下考试进入),我们的成绩一年不如一年,只能“瘸子里挑将军”,老师累个半死,成绩还不见好转,逐步走向成绩、生源、社会口碑的恶性循环模式。

我个人认为,民办学校的加入及壮大也给公办学校提了个不小的醒,让公办学校产生了很强烈的危机感: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永远是立校之本,没有了这个根基,我们真的可能面临“停业大整顿”甚至“倒闭”。所以,现在很多公办学校都在内抓质量、外树形象的下功夫,不得不说民办学校给了公办学校很大的压力和冲击力,让公办学校有了“地位不保”的危机感,从市场经济学来看,这是好事一件。但,公办学校在体制内财政拨款、不能自主招生等政策规定的制度下,如果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成为一座没有学生的“空城”,我想政府是坚决不同意的,人民大众肯定也会不原谅的。

大概是2019年1月份吧,无意中在收音机里听到关于北京民办学校转型的信息。印象中要求民办学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在两种出路中选择一种:转型为公办学校、继续为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必须在严格的限制范围内)。这则新闻我只从中后部分开始收听,或许新闻中提及的民办初中、高中,抑或是民办大学,但从新闻中,我能感受出来国家对民办学校要出台一些政策,是让优质教育回归民众,在教育中体现公平的起点。

这里需要强调一下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意义,它是依照法律规定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是提升国民素质的基础,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实施义务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支持义务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如果大部分公民从国家花大力气投资的公办学校转向费用不菲的民办学校,不仅失去了义务教育免费性的意义,而且随着现在民办学校发展的势头来看,在不久的将来,民办学校将占据九年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甚至更多。久而久之,公办学校成为“平民学校”,民办学校成为“贵族学校”,也就失去了“实现社会公平起点”、“服务大众”的意义和出发点。

今年民办初中学校招生政策的大手术,让初中公办学校看到了黎明的曙光。有人说,这是政府对公办学校的保护,也有人说是对民办学校的打压。但无论如何,此政策下受益的是大众,逐步回到九年义务教育的起点和轨道上来。让大众受到公平、免费的教育资源,因为这是一项很重要的、关乎培养社会人才的民生工程。

“一石激起千层浪”,真心希望今年小升初政策能推动教育的良性发展,让基础教育回归应有功能。

版权所有